结肠癌不如肺癌、肝癌、宫颈癌等癌症这么出名,但据我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,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、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,其中新发病例37.6万,死亡病例19.1万,也就是说,每3分钟就有2人患病,1人死亡。从数据上看,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癌症。
那么中医如何治疗结肠癌呢?重庆御和堂中医医师罗登祥解释到,结肠癌属中医学的“脏毒便血”、“肠蕈”、“癥瘕”、“锁肛痔”、“便血”、“下痢”、“肠癖”等范畴。多因忧思郁怒,饮食不节,久痢久泻,脾失健运,气机不畅,毒邪侵入,湿热蕴结,下注大肠,滞留积聚,凝结成积。癌症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,外邪入侵,营卫不和有关。
结肠癌的中医治疗
1、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念
癌症病灶虽在结肠,中医往往能从患者的全身特点出发来考虑治疗方案。结肠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、瘀毒型、脾肾阳虚型、肝肾阴虚型、气血双亏型等,但患者所反映的证候往往错综复杂,临床中可将结肠癌辨证简化为热毒壅滞和脾虚湿聚两大证型。
中医能通过了解患者结肠癌的具体分类所属,结合患者自身的体质来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,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,减少转移的机会。其次,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,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,在癌症好转的同时,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,逐步增强免疫力。
2、中医可扶正祛邪
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,除突出辨证施治、整体观念的特点外,一般认为 “扶正”能提高机体免疫力,增强内分泌的调节功能,抵抗和修复放、化疗的毒副反应,能增强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,从而保持内环境的恒定。
“祛邪”、“活血化瘀”能改善微循环、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、增加癌肿的血灌量和氧含量,提高放、化疗的敏感性;
“清热解毒”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,清解癌毒在体内的淤积,纠正久病伤阴,维持体内平衡;
“软坚散结”能改善或干扰癌细胞的生活环境和增殖条件,抑制或削弱癌细胞的生长。
采用中医治疗结肠癌,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根据患者的症状、体征、所处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、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,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。对于已手术处理的病人,因其仍有不少症状,又因化疗而阳气渐虚,体力不支,若继续化疗,或许会加速恶化,采用扶正祛邪法,随证略作加减,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。
3、中医辩证施治
一. 脾肾阳虚,湿毒内蕴。结肠癌约80%~90%是由肠息肉恶变引起。肠息肉约40%~70%会发生恶性病变,而引起肠息肉生成的原因主要与慢性结肠炎有关。此类患者平素饮食不节、过食生冷,以致伤及脾胃,日久导致脾肾阳虚,症见时常腹泻,稍遇生冷,即可引起。治疗当以健脾温阳、祛湿化毒为大法,此类型为临床主要分型。只要治疗合乎法度,又坚持不懈,愈后会非常理想。
二. 肝郁化火,湿热内结。此类病人常为情志所伤,或心烦易怒,或郁郁寡欢。肝木太过,克伐脾土,脾失健运,水湿内生,郁而化热化毒。不管术前术后,症状常表现为烦躁、口苦、便干。治疗当以疏肝理气,清热化毒为治疗大法。此类型比脾肾阳虚症较少见,但只要治疗得当愈后亦较理想。
问
为什么中医治疗复发率就非常小呢?
答
因为中医治病追求疾病的本源,而不是去除疾病的症状,只有从根本上去除病因,症状才会自然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