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大多与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。现今,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,许多人出现不良的饮食、生活习惯,容易引发肠道内各种疾病。那么大家知道诱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?它又有哪些症状?
大肠癌的病因
1. 遗传因素:大肠癌存在家庭遗传的现象,与无家族史的人相比,其患上大肠癌的可能性会提高,遗传因素也是大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。
2.不爱吃水果、蔬菜: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,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。许多人不爱吃水果、蔬菜,缺少膳食纤维的摄入,难以维持肠道的健康。
3.不爱喝水:水可以保持肠道的清洁,多喝水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。每天早上空腹的情况下,可以饮用一杯水,将前一晚的未消化完的食物排出体外,有利于肠道的健康。
4.高脂肪、高蛋白饮食: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,特别是红肉和加工肉品都会升高患大肠癌的风险。许多红肉在进行高温加工过程中,也会容易产生许多致癌物质。
5.缺乏体力活动:久坐和不爱运动的人肌力会衰退,肠胃蠕动减弱。动力不足也会引起排便不畅,容易导致便秘,引发大肠的病变。而运动可以减少肠道发炎,增加免疫力。
6.肥胖和超重:体重的增长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,肥胖人群有更高的风险会患上大肠癌。而肥胖会引起肠胃的慢性炎症,影响体内激素的释放,也可能会刺激肿瘤的生长。
注:大肠癌要及时进行筛查,有家族遗传史的更要定期进行大肠癌的筛查。
大肠癌的症状有哪些
1、腹部疼痛:疼痛是所有内脏器官实体恶性肿瘤都不可避免的,大肠癌同样也不例外。由于大肠就处于人的下腹腔内,所以在出现疼痛的早期主要就表现为了下腹部疼痛。是因为癌肿对肠道的刺激、对周围组织形成了浸润、造成周围器官和组织牵连、导致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引起的疼痛。
2、大便规律的变化:大肠所负责的工作就是形成、储存和排出大便。所以当肠道发生癌变之后,患者的大便习惯首先就会受到影响。比如在肠癌形成的初期,受到癌肿和其分泌物反复刺激的作用,患者往往会有晨起腹泻、大便频率增加、便意频繁等症状表现。但是,当肠癌进展到一定阶段、造成肠腔狭窄之后。患者又会出现类似于便秘的症状,排便越来越困难,并伴随大便变细、腹胀腹痛等症状表现。
3、血便症状:肠癌造成血便与血管被癌细胞侵及、癌肿因血运障碍部分坏死等两大因素有关。
中医如何治疗大肠癌
1.饮食方面:结肠癌患者的饮食需要多加注意,但是中医在结肠癌饮食中主张辨证施食,不主张过于严格的忌口。特别是对于年老的结肠癌患者,原本身体虚弱,营养不够,更加不需忌口太严,以顺其自然为宜。
2. 改善不良症状:中药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,增强体质。也可以调理脾胃,养阴生津,提高生活质量,促进身体的康复。
3. 减轻化疗副作用:放化疗会影响到消化功能,伤脾胃,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。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,使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。使用中医药,减轻了放化疗的副作用,确保放化疗的顺利进行。中医药可以改善睡眠,增强体力,提高免疫力。
4、避免肿瘤的复发转移:中医认为“正不抑邪”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。患者经过放化疗、手术等治疗后,机体免疫能力的减弱,身体内正邪依旧在对峙。当残余的肿瘤发展,会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。
所以,在肿瘤患者的康复期,服用中医药扶正祛邪,增强身体免疫能力,抵抗肿瘤的复发转移。使一些有残存肿瘤病灶的患者,仍旧可以提高生存质量。